农业农村部: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

首页    行业资讯    农业农村部: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

      农业农村部2021年11月23日(周二)上午10时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是发布了全国农业优异种质资源并通报资源普查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出席此次发布会的嘉宾有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书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刘均勇等。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指出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启动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8个月来,各地各有关方面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目前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一些濒临灭绝的资源又重获发现。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没有种质资源作基础,再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保障条件,也不能凭空育出新的品种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组织过两次全国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征集调查,但距今已过去了30多年和10余年,水产种质资源迄今还没有开展过全国性调查。事实上,农业种质资源无论在种类数量和区域分布上,都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和气候变化加剧了资源消失的风险。新形势下开展全国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摸清资源家底、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已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一项紧迫任务,对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意义重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质资源工作。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列为重点工作。3月23日,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做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强调要打牢种质资源基础,做好资源普查收集、鉴定评价工作,切实保护好、利用好。中央印发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列为首要行动,把种质资源普查作为种业振兴“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的首要任务。

      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启动了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组织规模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技术要求之高、参与人员之多,都是历史上没有过的。重点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统一部署。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从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农作物、畜禽和水产资源普查,摸清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性状等家底,抢救性收集保护一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二是强化上下联动。部里成立了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设立农作物、畜禽、水产普查工作办公室和技术专家组。各省份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县级进一步加强力量配备,确保全国一盘棋部署、一体化推进。三是强化科技支撑。这次普查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全国自上而下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累计培训超过300万人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通了普查网站,研发了信息系统PC端和手机APP,有效提高普查效率和精准性。四是强化调度指导。建立了月调度制度,及时通报普查工作进展。部领导带队赴黑龙江、海南、西藏、青海等地方开展调研指导,中国工程院刘旭院士带领专家组,先后赴吉林、甘肃、云南等10省区市巡回指导。各地也加大督促力度,推动普查落实落地。

      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已全部完成共2323个县的普查与征集,畜禽方面行政村普查覆盖率达到97.6%,水产方面普查覆盖率超过95%,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发现了一大批新资源。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新发现鉴定畜禽遗传资源18个,新收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3万余份。这些资源有的年代久远、有的珍稀濒危、有的承载了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特别是填补了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空白。水产普查也发现了一批地方特色资源。二是抢救保护了一批珍稀资源。新采集猪、马、牛、羊、鹿、骆驼等6大畜种的遗传材料5万份。中山麻鸭、上海水牛等濒临灭绝品种,在这次普查中重新发现并得到妥善保护,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做好普查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是这次普查中重大的收获。值得高兴的是,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新增资金1.15亿元,用于保护159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这些资源“国宝”从此也有稳定的口粮了。各地也加大了普查保护投入力度。三是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已于9月份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7月份已批准立项,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10月份已正式投入运行。此外,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升级改造有关工作也开始启动。这些都是我国农业种质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重要设施,是“国之重器”。

      近期,我们组织专家分别遴选出10大农作物、10大畜禽、10大水产优异资源,今天予以发布。农作物10大优异种质资源有:庄红贡米、濮阳莛子麦、珍珠玉米、海萝卜、芹菜、维西糯山药、芮枣、大果型野生猕猴桃、达川乌梅、永兴棉花;畜禽10大优异种质资源有:查吾拉耗牛、帕米尔耗牛、凉山黑绵羊、玛格绵羊、岗巴绵羊、霍尔巴绵羊、多玛绵羊、苏格绵羊、泽库羊、阿克鸡;水产10大优异种质资源有:长江刀鱼、鱇浪白鱼、中华鳑鲏、黑斑原鮡、黄唇鱼、黄鳍金枪鱼、锦绣龙虾、中华圆田螺、中华鲎、红毛菜。

      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保护时间紧迫、责任重大。普查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单位、普查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农牧民的积极参与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取得了积极进展,并为下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问答环节:

      问

      人民网记者:众所周知,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们注意到青藏高原也有种质资源的发现,请问这些资源是怎么发现的,现在都有哪些资源?在开展普查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为什么这次要在青藏高原开展普查工作?

      答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青藏高原充满着神秘的色彩,气候独特,资源丰富,条件也相对艰苦。受当时条件制约,上世纪80年代和本世纪初开展的两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都没有完全覆盖到这些区域。今年是第三次全国畜禽资源普查的第一年,在全国面上普查的基础上,我们将青藏高原作为重点,提前开展系统调查鉴定,抢救性收集一批珍稀资源,填补了前两次资源调查的空白。这次在高原区域搞普查,面临着气候条件恶劣、工作基础薄弱、技术力量不足等多个方面的严峻挑战,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下更大力气,才能抓好抓实。4月27日,我们在青海西宁召开了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重点调查的启动会,进行了专门的安排部署。一是任务到专家。成立了重点调查专家组,按照畜种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位专家,要求专家与各相关的省区农业农村部门做好一一对接,全程参与,手把手提供支撑服务。二是目标到基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当地基层的人员30多万人次,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实施方式,把普查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县、每一个乡、每一个村、每一个牧户。三是信息到场户。我们制作了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数据库,将现有的948个品种制作成了图片、视频和文字,方便农牧民通过手机快速查询,对比是否是一个新的资源。

      这次普查国家层面派出了200多位专家深入青藏高原区域,东起秦岭山脉,西到帕米尔高原,南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北到昆仑山北缘,克服了高原反应和山高路远等重重困难,怀着对党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的精神,按照发现的线索开展现场查验,对每一个新发现的资源,起码做到把好两道关:一是现场审核的验收关。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了解文化历史、详细审核系谱、开展体型外貌比对和生产性能的测定,初步判定是否为新的资源。二是实验室比对确认关。对初步判定的新资源再进行DNA的比对分析,从基因上再次进行最后的判定。经过层层把关,10月18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通过了在青藏高原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我们从中遴选出了新发现的十大优异畜禽遗传资源,今天已正式发布。概括起来讲就是“两头牛、七只羊和一只鸡”。

      问

      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企业参与的程度高吗?能不能介绍一下目前种质资源建设的相关情况?

      答

      孙好勤:2020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质库建设”。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作物、畜禽、海洋渔业三大库的建设进行了部署,国家种质资源库是确保我国农业种质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重要设施,对于应对各类自然风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之重器”。随着有关项目的投入运行,我们也将通过组织开放日、线上活动等方式,逐步向公众开放。

      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已经正式批准立项,2022年将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保存容量可突破2500个品种,超低温保存精液、胚胎、细胞等遗传材料可以超过3300万份,届时也将位居世界首位。在国家层面,我们着力通过打造三道屏障,健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第一道屏障,要在159个国家级保护品种的原产地建立活体保种场或者保护区;第二道屏障,是在重点省份建设9个区域性的基因库;第三道屏障,是在国家家畜基因库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就是我刚才说的,实现对畜禽遗传材料的长期战略保存。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要实施国家和省级两级管理,建立国家统筹、分级负责、有机衔接的保护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承担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任务。以畜禽为例,除国家承担的长期战略保存任务外,目前159个国家级地方品种资源中,88%以上的都是由企业来承担的,也充分彰显了企业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问

      科技日报记者:今年咱们开展的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在科技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支撑。咱们在科技方面应用了哪些具体的手段,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支撑,目前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果?

     答

      孙好勤:这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而且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手段,确保资源普查结果更高效、更可靠、更精准。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专业人才支撑。我们集中了种质资源、植物分类、生物育种、信息化等多领域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研究制定了普查技术路线和专业技术规范,确保资源普查的科学性。

      二是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了资源普查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研发了信息系统PC端和手机APP,能够实现在线逐级填报、逐级审核,让信息多跑路、基层少跑腿,做到普查数据即查即报,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和监督,大大提高了普查的效率。

      三是促进多项技术融合。利用生态环境技术,明确优异种质资源的地理生态分布,比如盐碱地收集的资源,具有抗逆、耐瘠薄等优良特性。利用生理和遗传技术,实现对新收集资源的活力检测和比对查重,保障了资源的有效性和遗传的多样性。科技手段的应用,实实在在地为普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做出了贡献。

      问

      南方都市报记者:这次发现的优异的种质资源下一步如何推广利用?中国其实并不缺乏优异种质资源,但在市场化、产业化上存在一定不足,下一步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答

      孙好勤:目前的普查进展也只是面上的,也是打基础的,后面的任务更艰巨,技术要求更高。当前,我们正在加快开展普查数据的汇总整理分析,接下来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深入推进新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加快开展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的生产性能测定,不同作物、不同物种后续的工作要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要把资源的特色优异性状摸清楚。钱院士也讲了,先把特色优异性状摸清楚。二是完成新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编目入库工作,对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实施一品一策的保护策略,要把每一份种质资源保护好。三是普查结束后,我们还将向全社会发布农业种质资源状况报告。

      普查收集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第一步,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再利用,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种业振兴行动的有关部署,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要把优异种质资源性状挖掘出来。这次普查对新收集的种质资源,从高产优质、抗虫抗病等特征特性进行了基本农艺性状鉴定,后期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鉴定,把全生长周期的表型性状搞清楚,明确育种可利用的优异基因,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素材。二是要把优异种质资源共享起来。优异的种质资源只有流动起来、共享起来,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我们正在推进资源登记工作,推动发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通过构建资源信息系统,实现种质资源共享的数字化、信息化,让科研单位、企业和育种家知道种质资源有哪些、在哪里、怎么用。三是要把优异的种质资源开发出来。组织开展优异资源的展示推介,讲好种质资源故事,鼓励地方品种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和企业,特别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快培育一批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粮、宜机宜饲、专用特用突破性新品种,为筑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种质根基提供有力的支撑。

      问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前段时间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请介绍一下目前这些资源保护情况如何?

      答

     时建忠:畜牧法规定,国务院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并公布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对原产我国的珍贵、稀有、濒危的畜禽遗传资源实行重点保护。农业农村部依据畜牧法公布了159个国家级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可以说,这些品种个个都是“国宝”,为保护好它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建设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强化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今年8月份,我部发布了第453号公告,共确定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区库205个,其中保种场173个,保护区24个,基因库8个,涵盖了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147个,保护率达到了92.4%,剩余12个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也将在三年内完成保种单位的确定工作。

      二是积极争取财政经费,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过去我们主要是通过农业农村部的部门预算资金予以支持,但总量远远不够。从今年开始,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加大支持,资金总量是原来的7倍,并且按畜种实行最低定额的补助,用于必要的饲草料和生物安全防护支出。

      三是签订保种协议书,落实保护责任。我们推动签订了“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三方协议书”,明确了甲方,也就是省级农业农村部门的管理责任,乙方市县政府的属地责任和丙方保护场区库的主体责任。

2021年11月24日 13:54
收藏